15日,上海全球“未来产业之星” 大赛复赛拉开帷幕。会上,由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编制、上海蜜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数据技术支撑的《未来产业潜力指数报告——未来潜力TOP25城》(下称《报告》)正式发布,这是迄今为止国内首个全国性未来产业发展报告。
8月15日,上海全球“未来产业之星” 大赛复赛拉开帷幕。会上《未来产业潜力指数报告——未来潜力TOP25城》正式发布 主办方供图
《报告》从创新策源能力、产业硬核能力、企业成长潜力、孵化加速能力、综合环境生态五个维度,构建指标体系,重点选择19个指标,对全国GDP排名前25城市进行比较分析,对主要城市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开展综合评价。
总体来看,在未来产业领域,京沪深三市位居前三,其中,北京综合优势和引领优势明显,除综合指数外,创新策源能力、企业成长潜力、孵化加速能力三个分指数均居国内首位。上海位列全国第二,产业硬核实力、综合环境生态两项分指数位列全国第一,其中,国家战兴集群个数、科创板上市企业数、成立三年内初创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、城市营商环境等指标位列全国第一,尤其是成立三年内初创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这一指标,对应上海五大未来产业集群梳理,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上海未来产业领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。深圳位列第三,在发明专利、研发投入、三年内获得风险投资企业的融资额方面表现亮眼,而基于高校和科院院所为依托的基础研究方面相对薄弱,较一些省会城市甚至也有明显差距。
位列榜单前10的城市还有广州、杭州、苏州、南京、武汉、成都和合肥,七个城市处于第二梯队。此外《报告》显示,西安尽管未进入前10,但作为创新资源丰富的城市,也是西部不可忽视的未来产业潜力之城。
而尤其值得强调的是,合肥和西安两个城市,是典型的GDP排名与未来产业潜力排名背离的城市:其GDP排名虽然分列第21、22位,但未来产业潜力却分别排在了第10、11位,未来发展可期。而与此相对应的是,重庆则是另一个方向背离的典型城市,GDP排名居各城市第4位,而未来产业潜力却排在了13位,说明城市的创新能力还亟待加强。同时,一些处于优势地位或传统公认的制造业强市,如宁波、东莞、常州、佛山等,在未来产业的潜力方面还有较大差距,说明城市产业向新兴和前沿产业的整体转型还需提速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,微软今天在面向Canary和Dev频道发布预览版更新的同时,还...
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迎来久违的大涨。6月2日,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...
感谢IT之家网友很宅很怕生的线索投递!,惠普在今年4月份推出了轻...
6月1日,载着货物的X9586次铁海联运班列从广西钦州港东站出发...
6月1日,苏宁易购发布的618“家消费”大数据显示,618首轮爆...
在连收两封关注函后,恒立实业又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年报问询函。深交...